中国饲料

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发酵玉米-豆粕饲料对蛋鸡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饲粮制备

    1.2.1 发酵工艺

    1.2.2 饲粮配制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发酵前后饲料菌群结构

    1.3.2 小肠组织形态

    1.3.3 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

    1.3.4 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前后饲料菌群结构变化

    2.1.1 发酵前后饲料菌群α多样性分析

    2.1.2 发酵前后饲料菌群在门水平上的分布

    2.1.3 发酵前后饲料菌群在属水平上的分布

2.2 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2.3 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4 发酵饲料对蛋鸡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发酵前后饲料菌群结构变化

3.2 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3.3 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结论

文章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发酵饲料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豆粕和麸皮作为发酵底料,采用复合益生菌进行好氧和厌氧发酵,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前后饲料菌群结构的变化。选取360只健康、体况和产蛋性能基本一致的22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4%、6%和8%,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9周,其中预试期4周,正试期25周。35和50周龄时测定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试验期末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并检测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表明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发酵后饲料优势菌群发生改变,在门上水平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2)与对照组相比,6%和8%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 <0.05),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各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 <0.05),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3) 35周龄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蛋鸡十二指肠食糜淀粉酶以及空肠食糜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8%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空肠黏蛋白2(MUC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发酵饲料能改善蛋鸡的小肠组织形态,提高小肠消化酶活性,上调空肠MUC2基因表达,增强蛋鸡肠道健康;其中,以6%发酵饲料添加水平的效果较佳。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 上一篇: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发酵饲料在生猪养殖中的研
下一篇:农业经济论文_对兽药饲料管理保障畜禽产品安全